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都市网 > 资讯 >

智慧敬老护老助老——常熟九如城护理院

来源:互联网 2021-08-09 20:42:06  阅读:-
导读: 

2021年7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智能助老团队为了调研来到常熟九如城护理院。九如城护理院位于常熟市虞山街道甸湖路58号,毗邻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尚湖湿地公园两个国家5A级景区,空气清新,风景优美,而且交通便利,门口就是公交站台,距离市中心是几个转弯的距离。据工作人员介绍,九如城护理院分为养老和护理两部分,我们由于时间缘故,只参观了护理院。护理院中的老人从六十到九十不等,大多需要专门护理,这也就决定了我们调查主体的局限。

整体布局

工作人员先带领我们参观了护理院的整体,一面面朝大路,一面是稻田,漫步于护理院中,还看见了两只无所事事的猫咪。随后我们开始参观护理院内部,步入大厅,我们注意到了护理院开办音乐班和广场舞班的广告易拉宝,搭乘电梯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电梯只有用工作人员的证件刷开才能操作,依工作人员所说,是为了防止老人乱跑,一楼某处的玻璃门也张贴着纸张提醒人员记得随手关门防止老人走失。护理院内部结构是南北通透的,虽然当天正值大暑,室内没有开空调但穿堂风仍使走廊和老人房间十分凉爽。护理院每间房间住5名老人,内部陈设更接近于医院,区别在于有一个巨大的衣柜来存放老人衣物。楼道中设有护士站、值班处、电视房和用餐处,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老人步行的距离,并方便护理人员随时处理状况。

智能设备

设备使用有效性低

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得知护理院中的绝大多数老人不会使用如手机之类的智能设备,虽然也存在例外(有老人能熟练使用微信并点外卖)但大多数既不会使用也不愿意学习,我们经过电视房时,电视开着,也只有一位较年轻的老人在观看,大多数更愿意坐在房内发呆或是和室友、护工等聊天。护理院也为老人们开设了智能手机教学班,作为老人日常活动的一部分,但效果并不明显。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这里的老人们并不需要使用智能手机,护理院中的生活全部由护理人员护理,并且与外界生活相隔离,老人们不用面对不会使用手机连购物、乘车都不能完成的窘境,老人们也就失去了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的动力。

通过询问护理人员,我们得知护理院中老人和护理员的比例是1:0.8,这个比例还是相当高的,接近一比一,可以推断护理工作仍是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每位老人床头都设置有呼叫铃,护理人员就在走廊的护理站待命,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只要老人按下呼叫铃工作人员就能很快地做出反应。在参观过程中,一位老人要求我们帮他把轮椅的踏板放下好方便他搁脚,然而我们一行人操作了半天也没找到把踏板放下的开关,最后还是使用蛮力将踏板放下;在陪老人散步做准备的时候,要将轮椅上配备的安全带系到老人身上,一位老人表示这很不舒服要求我们把安全带松开,另一位则由于坐姿关系把安全带压住了,工作人员只好嘱咐我推轮椅时多加注意,尤其下坡时要倒着下坡防止老人摔落。对于护理院中的老人而言,更加迫在眉睫的只能设备可能是智能轮椅,一个更加智慧更加人性化的轮椅既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也能减轻护理者操作轮椅的负担。而老人们显然更加在意轮椅这个日常中已经必不可少的用品,午餐时间,一位老人开心地驾驶着新的轮椅来到餐厅,同桌的老人也一下注意到她的新座驾,并开始研究起来。

实践总结

老人为本,老有所依

关注老年人要以老年人为本位。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十年一换代,而很多老年人便被遗忘在时代的浪潮中,被围困在科技海洋中的孤岛上。对此无非两条路径,一是教会他们游泳——也就是使用智能设备,二是针对老年人进行智能设备的研发。这两种方法各有针对性,就如我们调研中护理院的老人们,对他们而言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使用智能设备,但如果有方便老人生活的智能设备如智能轮椅投入使用,他们的生活也会便利许多;对于社区中生活自理的老人,学会使用智能机则成为了必要。我们此次走访只去了护理院,而不包括社区,因而样本面是狭窄的,调取的主要是被智能设备拒绝的老人们反映的诉求也只是一部分老人的诉求。

(智能助老实践团队)


推荐阅读:旗龙网

 

(正文已结束)

(编辑:喜羊羊)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